勠力同心攻坚 写好“脱贫答卷”
稳扎稳打攻难点,决战决胜奔小康
“十三五”时期,郎溪县聚焦特殊贫困群体,打好“四季攻势”,扎实推进全县脱贫攻坚“十大工程”,强化产业支撑,构建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,奋力推进高质量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,交出了一份可圈可点的“脱贫答卷”:
“两不愁三保障”目标总体实现,农村“双基”建设水平明显提升,村集体经济收入显著提高,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加,贫困人口获得感切实增强。党群干群关系不断改善,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更加巩固……
盘点这张“脱贫答卷”,一组数字尤为抢眼: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累计脱贫18877人,贫困发生率降至0.11%,28个贫困村2017年底全部出列,“村出列、户脱贫”目标基本实现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2018年、2019年省对县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,郎溪县均取得了“好”的等次。
脱贫攻坚质量成色十足
贫困治理能力明显提升
完善制度体系。先后制定出台《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议事规则》《郎溪县“十三五”脱贫攻坚规划》《贫困村出列和贫困人口逐年脱贫滚动规划》,按年度制定脱贫攻坚工作要点和减贫计划。制定产业、光伏、乡村旅游等15项配套政策,形成了脱贫攻坚“1+15”政策体系。
落实双包责任。全县59个单位定点帮扶全县87个有扶贫任务的村(社区),及时制定包村帮扶计划,落实项目、资金、政策等帮扶措施,积极开展结对共建活动,及时纾困解难。3108名市县两级干部职工精准包保帮扶所有贫困户,不落一户、不漏一人,组织开展“五问五做一排查”帮扶行动。
完善帮扶措施。坚持因户因人精准施策,落实“一户一方案,一人一措施”要求,为全县所有贫困户量身精准制定帮扶措施。落实帮扶干部每月至少入户走访1次要求,全面扣牢帮扶责任链条。坚持现行标准,加强责任落实和帮扶力度,着力推进各项政策举措进村入户。目前,帮扶方案措施逐步落实并产生实效。
坚持“一抓双促”。持续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,全县贫困地区基层组织得到加强,基层干部通过开展贫困识别、精准帮扶,本领明显提高,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。全县共向28个贫困村派出28个驻村工作队、选派59名干部到有扶贫开发任务的非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,目前全员在岗。一大批青年干部深入基层脱贫攻坚一线,学会了做群众工作,在实践锻炼中快速成长。
强化责任倒逼。深化脱贫攻坚作风建设,扎实开展“三个以案”警示教育,深入推进“四查四看四改”专项整治、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专项整治、和“两项目、两资金”专项整治,把基层减负各项决策落到实处。落实《郎溪县脱贫攻坚问责办法》《扶贫开发定点帮扶工作考核办法》,将督查、巡查结果与年度考核和个人评优挂钩。
严格问责问效。以刀刃向内的决心,坚决破除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疾。坚持问题导向、坚持精准监督、坚持抓常抓长、坚持标本兼治,充分运用巡视巡察、专项督查成果,重点整治扶贫领域履职尽责不力、腐败、作风不实等问题。2020年以来,该县共查处扶贫领域问题30件,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2人,第一种形态处置28人,通报典型案例4起5人。
扶贫队伍建设持续夯实
充实扶贫力量。2017年,选调9名业务骨干到县扶贫办任职,乡镇设立扶贫工作站。严格落实结对帮扶全覆盖、每个贫困村落实帮扶单位、每名干部帮扶不超过5户的要求,全县27个单位结对帮扶28个贫困村,全县2218名机关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。2018年以来,明确分管副县长专职抓扶贫;县直行业部门组建扶贫专班;县扶贫办33名专职干部到岗;乡镇党委副书记分管扶贫,1名乡镇副职兼任扶贫工作站站长专管扶贫;扶贫工作站3-5名专职人员、每村2名扶贫专干保障到位;59个非贫困村各增派1名选派帮扶干部;全县专职扶贫干部充实到404名。
加强帮扶干部管理。出台《郎溪县选派帮扶干部管理实施细则》,加强选派帮扶干部管理,落实食宿在村、生活补助等政策,确保选派帮扶干部一心一意抓扶贫,集中精力抓落实。严格执行工作日志、月报、双月报和手机APP、签到簿“双签到”等管理制度。搭建沟通交流平台,建立“选派帮扶工作交流微信群”,分享经验做法及工作成效,相互对标借鉴,相互比学赶超。
提升帮扶能力。将选派帮扶干部日常培训工作纳入全县干部培训主体班次,先后举办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、精准脱贫、选派选聘干部等专题培训班,邀请省市扶贫办专家进行帮扶干部业务授课;印发扶贫政策“一问一答”等;采取闭卷测试、随机提问、考核访谈等多种方式,提高帮扶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。

~END~
宣城日报:顾维林
特约记者:杨红梅
图文编辑:石文婷
审核:方治
监制:易刚
关注我们
关注郎溪发展